Beatles’ Yesterday yearing around
I believe in yesterday
many people there
有些意象经常被用作暗喻,比如月亮,河边的青草地,落满梧桐叶的小道,以及其他。如果取消一切暗喻,月亮仅仅是所有普通星球中的一个罢了,再不会是朵云轩信笺上一团昏黄的湿晕。电影,文字,音乐,以及其他。如果取消一切文艺形式,那人类的生活将是苍白无力的。但是,取消了什么才会让我们感觉有如失去生命呢?我的答案是回忆。不论是讨论早老型老年痴呆的爱情《我记忆中的橡皮擦》,还是瑞士的一流小说《恍惚》,都在阐释这个概念。是的,没有过去是可怕的,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一个完完全全崭新的开始,而是生命的终结。当一切曾经重要对你而言都不再一物,试问谁能承受这份轻若无物呢?
《诗人之血》,是法国人考克多纵横于诗、小说、戏曲、绘画等创作世界后,作为走向电影世界的第一作,也是当时盛行的先锋派电影(avant—garde film)代表之作。披着假面具的考克多和写着“诗全部都是纹章,所以,有必要读解诗人的血和眼泪。”的字幕出现在观众面前,全篇洋溢着主人公那异想天开、荒谬无规的世界,考克多的要素(个人的体验、私人的神话世界),通过把电影技巧融合在自己的“死与再生”的独特观念来展现出一个形象化的故事,影像的时间在影片的开始和结尾的瞬间得到了意义上的统一。电影对于考克多来说,就像是能够实现“不死鸟术”的魔法媒介,他的第一部作品已经形成了有别于其它表现方式的,衍生于边缘生命的理念,同时也体现出他对“艺术家死而复生”的命题作终生的反复追求。
就是这样,生命总要留下一些痕迹。不能追求过水无痕的浪漫,因为那根本就不是浪漫,而是虚无。存在而已。
灵:
我已经被你的文章所深深打动!我不仅仅要做你忠实的读者;而且要做聆听你心声的知己。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并不能阻隔什么,关怀会随时传递到你的空间。让它更加璀璨、辉煌。。。。。。
这篇不错,我喜欢……可惜你说的小说电影都没看过……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