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May 2012

FranziskaWindisch and Franziska Windisch

From: 1-1/2 tons of music powered by Art World magazine Editor: 照俊园 顾灵 | 文   科隆媒体艺术学院/FranziskaWindisch http://www.khm.de/ 科隆媒体艺术学院始建于1990年,缘起科隆市欲建成“媒体城市”的目标,并期望在传统的电视、电影、设计等成熟领域之外开拓一片试验田,这也是出于当时多媒体处在电视、电影工业所引导的实际情况。经过20余年发展,学院的教学结构更为多元,尤其关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互动并将该宗旨融入学院的教学体系。学生工作以独立创作项目为主,以相关工作室或实验室为实习环境并伴以讲座和研讨会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对媒体艺术和技术历史进行独立的反思和实践。学院的教学形式完全不程序化、而是模块化,学生可自主选择喜爱的老师与课程。学院负责提供信息与技术,塑造一个利于自主学习的大环境并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培养学生为独立艺术家为目标。 实验室拾萃: # 变体学(Variantology,http://variantology.com/) 由柏林艺术大学资深教授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领衔。1993年,他被任命为德国科隆媒体学院交流与视听研究专业的教授。2001年,他重回科隆媒体学院教学、研究,主要致力于历史和理论、尤其是媒体考古学,他撰写的《媒体考古学》于2006年由《商务出版社》出版。 # 声音实验室(Klang Labor) 通过开设工作坊、讲座、模拟/作品播放等形式鼓励学生开展创造,作品还可在学院附近的一家基督教堂展出。由Dirk Specht与Anthony Moore领衔,开设Soundarchaeology(声音考古学)与Nocturne(夜曲)两个平行教学项目,后者主要面向学院外界的音乐、声音艺术家入校交流。 该实验室学生Jacob Kirkegaard的毕业作品是将来自切尔诺贝利这座因臭名昭著的核泄露事故而沦为空城的录音呈现在展厅,这座死寂之城按常理并非是富有声音的空间,但艺术家仿佛是将这座鬼城的空气震荡之音带到展厅。这可以说是将某地的声音放入另一个环境中的再次挪用,著名的先例如阿尔文•路西尔(Alvin Lucier)1969年的作品《我坐在房间里》(I’m sitting in a room)。 # LabIII(interface.khm.de) 由Georg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音乐 | Tagged , , , , , , , , , , , , , , | 1 Comment

2012 Caochangdi Photospring Hit-List

2012草场地摄影季热点榜 2012年5月7日 From:Randian 来自:燃点 文:爱安啊 及 顾灵 译:顾灵 又一届三影堂摄影季在一个柳絮飘飞的周末开幕了, 三五成群的观众忙乱奔波于太多正在上演当代摄影的画廊机构。整体看来,作品质量实不如往届,且不经意间笔者察觉到组织方并未提前探访所有展览;加之许多画廊在本应繁忙的周日让拿着导览图的访客们吃了通闭门羹。但不论如何,仍有不少在三影堂之外值得一看的展览,燃点推荐如下: 《对照记》,群展,及《来自现代冲突资料库的珍奇猎影》,群展。 前波画廊 (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红一号D座)。 爱安啊: 前波画廊同时呈现了两场截然不同的展览。其一“对照记”:朱英豪的中东和邓云的日本。朱英豪的昏暗相框中,有落寞独然的一两人物,身上的黑色长袍飘迩若揭;还有在露天剧场的一群人,这些寻常但陌生的图景将我们的想象烤焦。 其二“来自现代冲突资料库的珍奇猎影”:一系列机智斑驳的图片资料。有中国上世纪50年代的“特技化妆师照相簿”,有中国上世纪80年代“天霸杯全国健美精英赛”明信片中油光铮亮的二头肌,还有一组滑稽可笑的上世纪60年代英国皇家马炮兵团的资料照片,向观众展示着英国军队贴牌的荒唐闹剧。很棒。 顾灵: 看过伊朗女导演施林•奈沙(Shirin Neshat)执导的影片《没有男人的女人》(Woman Without Men, 2009),影片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只能太过现实。朱英豪相片中一身黑色的几名女子行走在海边,那种匆匆如此悲伤而孤独。岩石上几条好像切开的茄子仿佛还未干透,带着海边岩石湿润的盐分;抑或是某种昆虫的骷髅?公路与沙漠间的小摩天轮淹在地平线下,一对爱侣在摩托车上眺望近处的海。 英国出版商现代冲突资料库(AMC — Archive of Modern Conflict)展出了几本有趣的书,包括《欢乐今宵》(Happy Tonite),一本由策展人苏文(Sauvin)编辑、收录了包括骆丹、曾翰等12位中国摄影家作品在内的选集。 一整面展墙被《哥顿•厄尔•亚当与他的时光机》(”Gordon Earl Adam & His Time Machine”)之照片、手稿占满,这名英国人在上世纪20年代同他的时光机一起消失了。立马想到马丁•斯科赛斯导演的首部动画片《雨果》,这部探讨电影史及早期特效术多过机械绘图人的影片讲述着与哥顿同时期的故事,那个机械与发明大爆炸的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它在讨论机械与手绘、电影的人文关系同时,也满怀对活动摄影术的热爱及致敬。从《火车进站》(L’arrivée d’un train, 1895年)到影片主角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的《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1902年)不过七载,但人们的视觉旅程已从才诞生不久的火车站飞到了看似全然不甚遥远的月球。故宫奉先殿钟表馆中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由英使威廉森 (Williamso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ARTS, 燃点Randian | Tagged , , , , , , ,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