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December 2014
Bill Viola: Martyrs (Earth, Air, Fire, Water) at St Paul’s Cathedral
比尔·维奥拉:烈士(土,气,火,水)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From 新艺客Scope 2014 November11月刊 Download/下载 PDF bill viola
Entering History: Wang Jianwei
From Randian 进入历史:汪建伟 文 / 余小惠 译 / 彭祖强 校 / 顾灵 《汪建伟:时间寺》是古根海姆美术馆与何鸿毅家族基金为期五年、投入一千万美元的合作计划的首档展览;该计划旨在支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展览于10月31日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揭开帷幕,并将持续至2015年2月16日。“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当代艺术计划”成立于2013年3月,力邀汤伟峰博士(Dr. Thomas Berghuis)担任策展人,主理并协调这项集研究、展览、收藏、出版和教育于一体的庞大计划。笔者在媒体预展当天,采访了该计划的三位关键人物:古根海姆美术馆三星资深亚洲艺术策展人亚历山德拉•孟璐博士(Dr. Alexandra Munroe),何鸿毅家族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黎义恩(Ted Lipman)和汤伟峰博士,以进一步了解这项前所未有的宏大计划,及他们各自对以委托创作为主的三轮展览中的首个展览“汪建伟:时间寺”的看法。 余小蕙 :请问过去一年你们在这个项目中分別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黎义恩 :我们是这个项目的赞助人,所以不参与策展……过去一年,我们基本上就是一直在耐心等待。这好比去餐厅点一份主厨推荐,你永远不知道端上餐桌的会是怎样的惊喜,可能你事前还忘了告诉主厨其实你对某些食物过敏……去年八月,我们得知第一位委约艺术家的身份,当然我们对他的创作相当熟悉,我也有机会参观他的工作室。这大致就是我们的工作。 亚历山德拉•孟璐 : 我们和汤伟峰一起建立了这个团队,2013年3月,我们宣布成立“中国当代艺术计划”(Chinese Art Initiative)。这不只是一名策展人的工作,我们组建了一整个团队来支持古根海姆美术馆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当代艺术计划”的运作,包括一个教育职位、两个展览管理职位,来执行委约艺术项目,并从策展上协助汤伟峰。 汤伟峰 :我的工作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借用黎义恩关于主厨推荐的比喻,我就好像是厨房里的助理厨师。主厨当然就是汪建伟——他做作品,展现出了高度的智识,给人很多启发,非常重要。他也将展览标题从我起初提议的“现实的纹理”改成了“时间寺”。尽管我已认识他多年,但仍和我的同事、助理策展人桂嘉慧 (Stephanie Kwan) 一头扎入深入的研究,汪建伟艺术生涯的大事记即出自她手。 另一方面,我提供给艺术家与一个机构共同工作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也是极具开创性的。我们秉承基金会的宗旨、即拓展世人对中国艺术与中国文化的认知,因此我们最近召集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协会就有意将中国列为讨论的核心內容,并提出种种相关问题:“我们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国?”,“中国在全球关系中如何自处?”,以及“我们如何获得一个对中国更为广泛的认知视角,从而去发觉一个多元文化、跨越国界、不断国际化的中国?”。 余小蕙:今天早上汪建伟提到他希望和“特殊性”说再见,摆脱所有文化、国家和地理标签的愿望……你们各自有专致的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这个项目的名称是“中国当代艺术计划”,请问你们在整个过程中是如何考虑“中国”标签的?还是说“中国”对你们而言根本不是问题? 黎义恩 :我们的主旨、使命是宣扬中国文化,所以我们将当代艺术看做中国当代文化中最重要、也是最富生命力的一个部分。但创造性的过程都来自个人,而非赞助人,甚至也不是来自主办方,即古根海姆。我没有和汪建伟聊过这一点,但他把自己视为一名当代艺术家、只是碰巧是个中国人而已。我并不认为个中会有任何的矛盾。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展示来自中国最好和最富创意的艺术作品。人们对中国的定义各有不同,如果你和像朱伟明这样的学者聊天,他就会说中国文化同样也是全球文化,有中国人,也有会讲中文但不是中国人的。所以尽管我们可能有各自的看法,但这之间未必是互相矛盾的。 孟璐 :这恰是为什么这个项目如此重要的原因。在我看来,过去二十年里,有许多中国艺术都在试图代表中国——巴不得大声喊:“我是中国艺术!”。这很重要,因为这是中国政治波普艺术中的一个显著特征——一些艺术家在其创作中对文化大革命的指涉正是中国艺术中非常具有原创性与本真性的一面。但这不是中国艺术的全部,代表中国和表现中国是两回事。在我看来,汪建伟对中国当代社会富有洞见的观察,和拒绝标签化、追求普遍性的决心,十分具有当代性和全球性,正因如此,他也不失他的中国性。他的中国性恰恰反映了当下的一个复杂的现实:做一个世界公民——无论他身在何处——在我看来,这也是中国文化话语不断演进的一个象征,艺术家开始把自己和全球各地的艺术家一视同仁。他不需要通过打中国牌来处己自若。这样的艺术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艺术家,也是理应在古根海姆收藏中出现的艺术家。 汤伟峰 :机构本身也是一个关键点。为什么选择古根海姆?古根海姆是一个全球性机构,致力于关注国际艺术,并无时不刻地拓展其艺术视野。从国际视角来看,古根海姆与抽象艺术和抽象传统之间关系密切,这和它最初作为一个收藏非具象绘画的美术馆的定位有关。汪建伟所挑战的,正是关于什么是真实而什么是抽象的问题;严格说来,他的尝试对中国艺术展览而言相当重要——正如孟璐所说,许多艺术家的创作仍被当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模式的延续来呈现。而在我看来,汪建伟的艺术实践正是在挑战這种围绕着中国艺术的写实主义话语,并创造出一种有关抽象和现实主义的新形式。古根海姆一直在资助当下的艺术——不断挑战当代艺术视野的作品,延展其可能性。我认为汪建伟非常勇敢,同时他也是我们的当然之选,因为他是一个全能的创作者,不仅展现出一个中国的画家或雕塑家的功底,更凭借其与戏剧的联系,传达出中国博大精深的现当代表演传统与新媒体实践。 … Continue reading
Open Call for Art: Beijing Minsheng Art Museum’s Opening Exhibition “The Civil Power”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公布2015年开馆展“民间的力量”公开征集作品 From Randian by Gu Ling Translated by: Fei Wu (中文往下) Ever since plans were afoot for the recently opened Minsheng Art Museum in Shanghai, rumors have been flying about plans to open another Minsheng Art Museum in Beijing. On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