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三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特别展览单元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艺术家作品自述

2016年第三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特别展览单元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单元由《ArtReview Asia》发起与策划,意在探讨当代艺术所在的语境是怎样作用于作品的意义和有效性,以及当代艺术其“当代性”与作品所在的空间、地域和时间的关联性,25位来自9个国家与地区的艺术家受邀参加,其中超过半数作品为新作、根据场地特制或本地区首展(映)。

*同期出版的导览册由《ArtReview Asia》联合创始人林昱主编,顾灵参与中文编译与校对。

 

ArtReview Asia Commission:里亚姆•克里克Liam Gillick(X1)


《128层》是本单元策展方ArtReview Asia 委托英国著名艺术家里亚姆•克里克《Liam Gillick》为西岸艺术博览会特别制作的全新作品。该作品位于B馆,位于西岸艺术右侧30米处的白色帐篷(展位号X1),艺术家在的透明玻璃外立面上贴了一行英文字母:onehundredandtwentyeighthfloor…

艺术家表示:“过去几年我有很多作品,是在一座既有的建筑上增添额外的一层,或者是在并不存在的建筑上增设一层想象的楼层。根据维基百科,上海目前的最高建筑有127层,所以我提议把Xiàn Chaˇng的帐篷设置为128层。这件作品既是对人类骄傲的评价,又自成为一个观念上的额外空间。”

梅林•詹姆斯 Merlin James(X2)


我不知道灵感有否帮到我的工作。我希望我的作品是充满灵感的,但并不希望它只因灵感触发而生, 或因某一想法、案例或体验而生。《桥》拥有一种独特的气氛与联想,很难确切描述,就像某天某地的光线或天气:一种别处。它拥有一种距离感,而这可能也意味着某种在时间上有距离感的存在, 以及位于事物、地点、甚而人之间的连接或分离。

博斯克•索迪 Bosco Sodi(X3)


与其说灵感、不如说是工作进程本身在推进我的工作。我专注于工作进程本身,从研究、测试到实际做出来。所以与其说是由外部的某种东西激发了灵感,莫如说是将想法付诸实践。工作室就是我开展实验的地方,很可能实验的进展并不总像我所期望的那样,但这也正是我喜欢实验的地方。它拥抱意外,拥抱失控。

洛朗•格拉索 Laurent Grasso(X4)


在权力的美学维度中,金与镀金长久以来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研究过去》系列绘画中,覆盖画面的金箔重温了这一象征性的功能。画作带给观者一重怪异的气氛:在一轮金光闪闪的漆黑太阳下,文艺复兴时期的骑士手执王权的象征。金的象征性强权,体现在至高的太阳、君主的香根鳶尾(法国国花)、王冠和“公正之手”: 这些皇室的标志与徽章表现着全能的君主。这些人物被阳光照耀着,被看不见的全能者统领着。

哈龙•米尔扎 Haroon Mirza(X5)


在我第一眼看到夏纳•霍维兹(Channa  Horwitz)的系列作品《Sonakinatography》时,我就清楚地知 道自己会设计并开发一套能运算其Sonakinatography(译注:即声音-运动-符号)的系统。大部分工作其实已经做了,我只需要用编程语言把她已经做的转译出来而已。

山寨双年展 Shanzhai Biennial(X6)


“山寨”是巫师的学徒。或“外包商”的学徒。它是“幻想”,学徒把权力拿在了自己手中,被魔法扫帚控制了:并非使用工具的人而是工具本身。这就是“山寨”的运行法则。工厂设计衣服,所以他们很懂这行,但与西方造物史截然不同:在某种程度上,物造出了自己。

西蒙•戴博•摩勒 Simon Dybbroe Møller(X7)


雷诺汽车推出的豪华车型Avantime。一款名字就野心勃勃的车,却不合时宜:中看不中用,优雅有余、耐用不足,看似先锋却不切实际。发布于千禧年初的这款Avantime是一个刚结束的世纪的回声。世界(尚不知)在等待特斯拉,而这款仍是雪铁龙。一款老朽的创作,是对一个现在看来老朽的信仰系统的重申或总结,它将美与进步思想连接在一起,却仍会同情失败。多完美啊,所以 人们从未理解Avantime的美和精神。

巴古斯•潘德加 Bagus Pandega(X8)


这件作品的灵感是我们儿时的幻想和几乎每个人童年都有过的音乐盒。儿时我们希望美梦成真, 但当我们长大,幻想褪去,现实来临。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我们祝愿一切顺利,但其实 有时过得去有时却很糟糕。在这件作品中,我将音乐盒的常用曲目混编为一首特别定制的曲目,并新做了一个定制音乐盒,它能触发其他播放常见曲目的音乐盒。由此,我把常见且可预见的音乐 重新编奏为某种完全随机且陌生的曲调;音乐与光互动,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氛围。同时,你既在梦中,亦在现实中。

园子温 Sion Sono(X9)


纸隔窗的后面,人们悄悄说话,并在生与死亡的界限上,如不稳定的火焰摇动中,生活着。

菲利普•帕雷诺 Philippe Parreno(X10)


菲利普•帕雷诺的《话语泡》于1997年首次展出。 作品拓展了装置的形式语言,不但结合了展览空间的天花板,还随观众的移动改变位置。作品所使用的 聚纤气球材料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安迪•沃霍尔1966年 的《银色云》。不同于沃霍尔轻飘的长方形气球的波普外观,帕雷诺的《话语泡》承载着政治意味—这 些三维的话语泡最初曾被用作罢工标牌,工会示威者可在上面书写个人政治口号。伴随着观众改变观看位 置,难以预料流向的气球随意闯入观众视线,帕雷诺由此将话语泡的普遍主题引向个人语境。

曾根裕 Yutaka Sone(X11)


三四年前,我在崇武的一个游乐园第一次看到崇武的飞椅。对雕塑而言,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的挑 战,一如我的《树间的光》系列。自2000年至今,我一直都在做和游乐园相关的雕塑:飞椅可能是迄 今最具野心的一件。《飞椅》的形状决定了它的制作工艺难度,它只能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刻成型。这块 巨石2.5 x 2.5 x 2.2米见方。

想象力学实验室(X12)


2008年“想象力学实验室”面世以来,确定围绕不限 领域的创新事物展开工作,扶持目标团队及个人。 同时,自发铺展包括现实空间、网络及虚拟环境下的 各种项目,如:根据不同场所性质专设的“互联网 的伟大格式”,拓展了GIF的存在方式;“后贴”则为 内容飘忽不定的特殊微信公众号;“课堂”,由当期受 邀艺术家决定如何展现一篇九年义务教育的课文。

王墒(X13)


通过钻石和岩石,我希望去描绘大自然所展现出的荒诞,同时庆祝人类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价值体系的意志。

张培力(X14)


作品中的短语源自六十年代的革命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时隔五十年,这句话对于今天的观众似乎意味不同了,而所谓‘现实感’仿佛又是存在的。作品中 感应的元素是想将对话的机缘激发出来,交给观众。

郝经芳和王令杰(X15)

编辑问我这个作品的灵感是什么。如果这里的”灵感”是指一般意义上非理性化的、偶然的、神秘的东西,那么请艺术家解释这个触发艺术家创作的无意识产物,就如同请一个人把他自己举起来一样,颇 有些难度。与灵感触发式的创作不同,观众看到的这个光的作品,是我们深思熟虑的做“去物质化” 的艺术作品的一个尝试,如同我们在户外利用太阳画画,用强烈的光老化纸张画画一样,用非实体 的“光”来切割空间,让观众参与到一个去物质化的作品中来。琳琅满目中,“光”在物理世界中是最 没有存在感的,而没有物质的话,光却又是不可见的。如同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而无意识又不是物 质。从这个角度来看,作品中,非物质的“光”更像是编辑大人所询问的灵感。嗨,我们很高兴能看到 自己把自己举起来的样子。

王一(X16)


最真实的是照在脸上眼花缭乱的光。

张如怡(X17)

缓慢的静止。

毕蓉蓉(X18)


总有一些景物令我着迷,这使我不停地观察它们,每一次的观察来自它们给予我们的某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可能因时空而凝固,也可能因时空而消散。我尝试着去模仿它们。

克里斯托弗•奥尔 Christopher Orr(X19)


在这幅画中,我将诸多不同来源或参考汇聚起来,贯穿以介于可见与不可见、自然与超自然之间的常见线索。

仇晓飞(X20)


这张画里面所用的布都来自宜家,宜家和奥特莱斯这两个商场都在我每天去工作室的路上,人满为患,经常被堵车堵在那里。我对它们的兴趣包含了诸多的社会因素

靳山(X21)

权力的化身

卢征远(X22)

我之前在“每日做一件作品”的时候也做过一件作品叫边缘,是把普通的不锈钢勺子的边缘悄无声息 开刃,让它无法作为勺子继续使用,虽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大变化。我的作品呈现多种样式和方式, 这大概是因为我接受丰富的日常经验作为艺术创作的起点,而这也会使我的艺术有个依靠。我愿意 通过一些工作摸索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微妙关联,通过切身感受激发那些处于边缘地带或不容易形成界 定的事物,寻找在日常经验与难以言说的感知间的艺术表达。

邱黯雄(X23)


邱黯雄的《遗忘之城》是继艺术家2007年作品《为了忘却而记忆》之后,最新一件以火车车厢为形式的影像装置,该装置展示于位于瑞宁路99号徐汇滨江城市规划演示中心的前南浦火车站。

童义欣(X24)


食物的缺乏,艺术灵感的缺乏,对纽约艺术社交 圈兴趣的缺乏,对钓鱼兴趣的增长, 锻炼身体的借口,对自然的渴望, 对真实纽约的寻找, 对一个世界的逃避,对另一个世界的寻觅。

肖恩•斯库利 Sean Scully(X25)


中国如今是世界的钢铁之都,所以作品在这里制作并取名为《中国积聚》。 它们是堆砌起来的箱子,但内在被掏空,徒留一副副骨架。 你可以绕着他们走动,与此同时,你就在创作自己的绘画,随着走动,画作也永不会重复。 终极的不朽,与终极的观众参与。

关于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

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是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特别展览单元,由国际艺术评论杂志《ArtReview Asia》发起与策划,在博览会会场内外多个公共区域,展示来自亚洲及全球范围内最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艺术家的作品。此单元意在探讨当代艺术所在的语境是怎样作用于作品的意义和有效性,以及当代艺术其“当代性”与作品所在的空间、地域和时间的关联性。2016年,首届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邀请了25位来自9个国家与地区的艺术家参与,其中超过半数作品为新作、根据场地特制或本地区首展(映)。

*图片由艺术家、代理画廊、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提供

About Amao

Open Smile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ARTS and tagged , ,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