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
Calendar
Search
Stage
-
Recently posts
Monthly Archives: January 2018
Semantic Satiation live in Mix Place SH
图和文的呜呜哇啦七嘴八舌婚礼——《久视不识》导读会回顾 🗣🗣🗣🗣 去年年尾,我们为2017年12月刊长读项目特刊《久视不识》举办了一场导读会,从这期杂志的主题图文关系出发,主讲嘉宾btr、汪汝徽、顾灵、周详在没聊几分钟杂志之后就成功跑题,探讨起今天的媒体工作者的疑虑和抗争,变成微信公众号声讨大会,各种率直的观点在融洽的气氛中接连迸发。让我们通过文字纪要和视频回放感受一下场面几近失控的“婚礼现场”。 直播回放:请至新浪微博搜索“艺术世界杂志”进行观看 或复制粘贴以下网址至浏览器进行观看 http://live.weibo.com/showid=1042097:592819922_Myp0QKFup1ftddCp 「因为不是腾讯家的链接,不能直接点开。反对腾讯垄断霸权!」 长读项目是《艺术世界》的常年出版项目,在全年11期“长读”中选出2期向社会招募方案,让参与者站在艺术杂志编辑的角度,构想在约80页的篇幅中呈现怎样的话题。四位背景、立场不尽相同的评委,分别是策展人凯伦·史密斯、艺术评论家费大为先生、理论学家陆兴华老师以及《艺术世界》杂志主编龚彦。2017年我们选出了两个方案,顾灵和周详的“久视不识”是所有评委一致看好的方案。 评委费大为先生对“久视不识”的评语是:这个方案的角度很有意思,对主题的展开方式有完整的考虑,意识活动是如何潜入阅读的过程之中,我们又如何通过阅读去解开阅读中的问题,这是一次充满冒险的实验,图像和文字之间的互相质问、纠缠和冲突可以产生无限丰富的层次和想象空间,让阅读充满活力。 龚彦主编也作出评价:这次的方案是由一定饱和现象展开,对运动中的文字的想象,邀请读者作为隐形的编辑,用自己的翻阅行为激活杂志的作品和文本,巧妙地利用了杂志创作+媒体的特性,将文字、图像及读者的阅读体验整合为一体,让这一期杂志本身就成为一件艺术作品。 时间:2017年12月22日周五19:00-21:00 地点: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880号衡山·和集书店3楼 嘉宾:btr、汪汝徽、顾灵、周详 主办:《艺术世界》杂志社 纸上策展 顾灵:这次导读会我们有幸请到了两位资深的“文艺工作者”——沪上无人不知的btr老师以及资深艺术编辑、写作者汪汝徽,还有此次“久视不识”我的合作者周详。 《久视不识》的编辑顾灵 从左至右:嘉宾btr、汪汝徽,《久视不识》的编辑顾灵、周详 btr:我就谈谈读这期长读时对图像和文字关系的一些思考。我们谈到图像和文字时会与另外一对观念相关,就是“抽象”和“具象”。当你看到文字的时候,如果你懂得它,那你看到的是文字,如果你不懂它,它就会像画一样显得抽象。对物品错误的命名,会在图像和文字之间产生张力,这种张力可以引发无限遐想。前不久李维伊在北京个展中提到,在中文中只需要命名就可以完成对一个事物的雕刻,说“山”只需要说“某某峰”即可,不需要作其他雕刻,因为用词语命名本身就是一种雕刻,我认为她所说的“语言”和“雕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文字和图像之间的某种关系。在中文里也有一些字的字形会带给人联想,可能和中文本身是象形文字有关,在这期长读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在看字的时候同时会看到字的形状,比如很胖的字,像“月半”“月巴”,有时会带给人微妙的心理影响。 Richard Prince,Untitled,1998 Richard Prince Fito Segrera,《1+N把椅子》,2016 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m1331gvrjlu&width=630&height=354.375&auto=0河濑直美导演的电影《光》,女主人公的工作是将电影画面转化成文字写下来,再录制成音轨,让盲人们亦能享受电影的乐趣 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l1331bd4l7l&width=630&height=354.375&auto=0《92黑玫瑰对黑玫瑰》电影片段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