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12/02/2018

40Yr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 原载于 LOFT2018年12月刊 /顾灵 以xx年作为标题后缀的展览,大概都包含了一种策展方的价值观——哪些创作者的哪些作品被收录其中,摆在什么位置,以“最能代表”对应的历史特征——相当于是在展厅里书写历史。而当此类展览同时包含地域前缀,譬如“中国”,那么策展方也必然要考虑话语中心城市与其他地方之间的平衡。要做到尊重历史,真诚地重新构建出一段历史叙事,是一件颇具野心之事,自然会引来相关人士的关注与评价。自2016年始展于北京三影堂艺术中心、由巫鸿策划的“中国当代摄影40年”即属一例。近日,这场展览巡至深圳的OCAT艺术馆,进行了一定的扩充,但听说仍引起了不少广东地区艺术家的不满。有人认为有些值得列入的作品缺席了,而与之对应的,有些作品的参展并不够格。   然而这毕竟不是一部史书。展厅面积有限,参展人和作品数量有限,观者可以消化的作品量也是有限的。是次的展览海报上,百余位参展人的名字被组合设计成镜头状的圆圈造型,几乎不可辩读。展览遗憾地显露出目录式、标本式的气质,大部分艺术家仅有五张以内的作品展出。数百张作品布满错陈的展墙,有如一座摄影的迷宫,观者被跳跃的年代感和不同风格的强烈的画面表达所围绕,而将之串联起来的主要是时代以及策展人所归纳的四个阶段:“民间摄影社团和展览的浮起”(1976-1979)、“摄影新潮”(1980-1989)、“实验摄影”(1990-2006),和从2007年至今的实验性摄影机构的发展。时间在展厅中给人的感觉不是均质的,而是在持续加速,以致到后半段甚至有些令人晕眩,折射出了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蜕变。   这场展览的特殊性还在于其主题本身,“摄影”这门艺术自其诞生伊始,似乎就要强调其有别于绘画及其他视觉艺术形式的独立性;而由快速演进的摄影技术与图像制造方式所带来的种种改变也赋予了摄影极其丰富的表现力。作为一个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展览,我听到来访的不少观众对现场作品的惊叹与好奇。这些图像成功聚合为一股由年代、摄影与生俱来的纪实性和多元画面所赋予的强劲冲击力,从早期作品与之互融共生的社会现实,到揉入当代艺术及观念的奇异情景;想必对无时不刻不浸淫在移动网络的视觉资讯中的当代观众而言,这仍不失为一场编年视觉的盛宴。

Posted in ARTS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