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
Calendar
July 2022 M T W T F S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Search
Stage
-
Recently posts
Category Archives: 音乐
Desert Island Discs: Lee Kit
荒岛点唱机:李杰 2013年10月26日16:00-18:00 首届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艺术家对谈系列 李杰 1978年出生于香港。 现工作生活于台北。 李杰的艺术歌颂散漫的时光︰无聊、轻松、不事生产、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他最初为人熟悉的作品就是他的手绘布,他极尽简化绘画对象,只绘画布料的格纹,其单调及不特殊使绘画变成纯粹的手工活,将画作为艺术品的角色模糊掉。再进一步,这些手绘布被付诸实用成为桌布、野餐布、窗帘和床单等。此次,李杰改造了RAM六楼的咖啡厅空间,除了物件,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绕梁不绝的音乐,从蔡琴到New Order;对谈现场,李杰将挑选其最心怡的7首歌,并讲述其背后的创作故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eSsoqsE 密码: 6m5b
Sunset Vacuum Plug
From Randian 三人群展《日落真空插头》中,韩五洲的作品以其意志轩昂动人。“声音艺术”一词用在这五件装置上或显牵强,好像硬要他们和噪音或其产物扯上死板或复杂的关系。 标题中的“真空”来自韩五洲创作于2011年的同名作品:第二展厅中,一个喇叭朝天躺,被紧紧箍在一个钟罩里。连着一个跑真空的马达,把声音吸个精光。这是对魂飞魄散的直观而形象的比喻——从发声者处真地抽离了。第一展厅有两件作品——“隐言”(2010)和“哑巴”(2011),把麦克风浸在石膏里、或裹得像个蛹,用材料的干预来堵住声音的来去。其灵光不仅是外来的遏制更是由内的抑制——从内里生发出的阻碍原形毕露。还有块“石头”(2010):一个麦克风——它硬化了的电线直戳向空间,满怀期待却又略显尴尬地同一块石头相遇。最后是“Piano e Forte”(2011),几根可以踩踏的木棍一字排开,每根都插着一块石头,踩下去就会击中相应挂在上方的镐头或铲头,从而展示一种粗笨的音乐性。 总而言之,艺术成就了这场粗枝大叶却孔武有力的感性出演——即便作品把可听复杂化了,但不妨碍仍能说得很大声。 Artists:Guan Xiao, Han Wuzhou, Wang Guangxu Curator:Tang Xin, Su Wenxiang, Xu Chongbao Of the three artists’ works in the exhibition “Sunset Vacuum Plug”, those of Han Wuzhou strike one for their note … Continue reading
FranziskaWindisch and Franziska Windisch
From: 1-1/2 tons of music powered by Art World magazine Editor: 照俊园 顾灵 | 文 科隆媒体艺术学院/FranziskaWindisch http://www.khm.de/ 科隆媒体艺术学院始建于1990年,缘起科隆市欲建成“媒体城市”的目标,并期望在传统的电视、电影、设计等成熟领域之外开拓一片试验田,这也是出于当时多媒体处在电视、电影工业所引导的实际情况。经过20余年发展,学院的教学结构更为多元,尤其关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互动并将该宗旨融入学院的教学体系。学生工作以独立创作项目为主,以相关工作室或实验室为实习环境并伴以讲座和研讨会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对媒体艺术和技术历史进行独立的反思和实践。学院的教学形式完全不程序化、而是模块化,学生可自主选择喜爱的老师与课程。学院负责提供信息与技术,塑造一个利于自主学习的大环境并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培养学生为独立艺术家为目标。 实验室拾萃: # 变体学(Variantology,http://variantology.com/) 由柏林艺术大学资深教授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领衔。1993年,他被任命为德国科隆媒体学院交流与视听研究专业的教授。2001年,他重回科隆媒体学院教学、研究,主要致力于历史和理论、尤其是媒体考古学,他撰写的《媒体考古学》于2006年由《商务出版社》出版。 # 声音实验室(Klang Labor) 通过开设工作坊、讲座、模拟/作品播放等形式鼓励学生开展创造,作品还可在学院附近的一家基督教堂展出。由Dirk Specht与Anthony Moore领衔,开设Soundarchaeology(声音考古学)与Nocturne(夜曲)两个平行教学项目,后者主要面向学院外界的音乐、声音艺术家入校交流。 该实验室学生Jacob Kirkegaard的毕业作品是将来自切尔诺贝利这座因臭名昭著的核泄露事故而沦为空城的录音呈现在展厅,这座死寂之城按常理并非是富有声音的空间,但艺术家仿佛是将这座鬼城的空气震荡之音带到展厅。这可以说是将某地的声音放入另一个环境中的再次挪用,著名的先例如阿尔文•路西尔(Alvin Lucier)1969年的作品《我坐在房间里》(I’m sitting in a room)。 # LabIII(interface.khm.de) 由Georg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