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Hauser and Wirth

Zhang Enli “Four Seasons”: new works at Hauser & Wirth Somerset

From: Randian 文 / 墨虎恺 译 / 顾灵 张恩利之“四季”:在英国画廊Hauser & Wirth Somerset的新作 张恩利:“四季” Hauser & Wirth Somerset (Durslade Farm, Dropping Lane, Bruton),2015年3月8日–6月21日 每每听说张恩利有新个展,都很期待。他是个清心寡欲的人,尽管他在上海的工作室冬凉夏暖,他仍着迷于经典摩托车的收藏,并伺候着家里的好几部宝贝车。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笔下的绘画语言独特、简练、醇熟,所画之物大多来自他对周遭环境的仔细观察:从使用浴室、水桶、篮球到凝视树枝与天空。深受中国传统熏陶与西方古典艺术熏染,张恩利的画法与其背后的历史观均受制于一种诗意的简约与矜持。在我看来,Michael Fried的辞典中有“物性”(objecthood)与“吸收”(absorption)二词可适用于张恩利的作品。继波洛克与极简主义之后,一幅画自身的存在意义在于通过对其观看与沉思而达成的某种参与和沟通,而非单纯的装饰性的“剧场”陈列。张恩利总是刻意让打草稿的框线痕迹可见,从不刻意抹去或覆盖它们。作品背后的哲学来自这样一个等式:个人的绘画行为等同于个人的观察哲学。他并非透过绘画来自我定义,而是透过观察与绘画的行为来自我定义。这里没有虚伪,有的只是对沉思的执着与关注地记录。

Posted in 燃点Randian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It’s a sustained curiosity”: ICA Director Gregor Muir on Zhang Enli

这份持久的好奇:伦敦当代艺术学院(ICA)院长Gregor Muir畅谈张恩利 From Randian By  Iona Whittaker Translated by Ling   所有照片 (19) 伦敦当代艺术学院(ICA,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由Roland Penrose与Herbert Read等艺术家创办于1946年。如今,ICA仍在继续支持在世艺术家的创作,展示其作品。它以先锋实验著称,不仅包容艺术,更面向音乐、电影及其他关于当代创意文化的讨论。本月,常驻上海的艺术家张恩利将在ICA剧院创作“空间绘画”。临近开幕,爱安啊采访了ICA院长Gregor Muir,并在此与读者分享他发现张恩利的故事,他的首次中国之行,张恩利的创作及其对此次伦敦个展的期待。 差不多十年前,我和Carolyn Bourgeois同为某奖项的评委。我们对录像艺术的品味相近,比如我们对继前铁幕或前东欧的艺术家的共同青睐。当时,杨福东有一组三屏录像装置,很有趣的波普风格,还配了一首他自己写的歌。我们都很喜欢,于是我顺藤摸瓜找到了他的代理画廊:香格纳,当时这家画廊在FIAC有个难找的小展位,当时的杨福东还籍籍无名。我走进展厅时,觉得它就像一个装扫帚的橱,不过,当时展厅里就挂了一幅张恩利画的树。我从没见过他的画。灰蒙蒙、绿油油的树下是黄色的签名,我仍然记得:当时心想,好美。它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原因在于,它好像是上世纪之交的产物——“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奇怪的是,它又很摩登。从风格上看,所有细节都会指向它不属于我们的时代。我开始为之着迷,并自忖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着迷:有些和技法有关,比如画得很薄,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打底的格子。我对这件作品简直入了迷,当时又跑回去看了好多次。但我仍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它,在众多观念或极简当代艺术的作品中,偏偏爱上这张树。 “Space Painting”, watercolor on wall, installation view,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 London, 2013. © Zhang Enli, courtesy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燃点Randian | Tagg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