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我小我——费俊谈创作

By 顾灵

 

关于费俊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CAFA)数码媒体工作室副教授,交互艺术与设计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他的艺术研究及实践涉及数字艺术、交互艺术、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和电子出版等多个领域。

 

 

 

 

 

首次认识费俊是在不久前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的“跨文化趋势 | 跨媒介转换——2011艺术、科技与意识大型国际研讨会”,作为演讲者之一的费俊在活动网站上放了张早年影像作品“变形记”的截图作为头像。当时15分钟的演讲让我记住了他的交互设计作品“屯里那点事儿”和他的多重身份:艺术家、设计师、教育者。

 

 

 

一个多月后,费俊再次回到上海,一是受邀华为的合作开发者大会,作为产品设计师出席;二是受《mstyle创意》杂志的邀约在上戏做主题为“大我小我”的讲座。活动海报上的重点是设计,但其实费俊的创作从来都不会将艺术和设计、理念和功能割裂开,而是浑然相成。

 

 

 

费俊,70年代生人,90年代初毕业于央美版画系。随后分配到一家挂历出版社,开发了一套将挂历折成线装书的方法并投诸市场,以解决过期浪费的问题。他对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的思考由此可见一斑。相隔10年后,费俊前往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电子艺术研究院(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at Alfred University)就读电子交互艺术专业,这一从事新媒体艺术研究的学术机构自1997年成立以来为各国的访问艺术家们提供了新媒体艺术创作和研究的支持。留学三年间,费俊不仅学习知识技巧,也为学校打工,如为校方数届毕业生设计展设计海报。

 

 

 

2004年,费俊的首部影像作品《变形记》面世,这一通过Photoshop制作的逐帧动画以类苦行僧式的重复劳作在当时还很新鲜的苹果电脑上完成,它也是费俊第一件自己创作配乐的作品。画面中的费俊有如站在哈哈镜前嬉戏的孩童,扭曲弯折的五官常引人发笑,诡异曲折的电子配乐仿佛弹奏出费俊自称为“狂野自我”的心弦。这一对自我——即费俊眼中“小我”——的探索延续于费俊同年的其他作品中。一组黑暗中的实践以影像雕塑的形式呈现,包括从《变形记》的变形头像获取灵感而创作的纸面具系列、人物肖像正反面的叠加、盒子上路边经过风景的投影等,这些载体好似附着了某种具有精神气质的灵,给予了肖像更多传达。

 

 

 

同年的另一件影像装置《八卦》以一张桌面为舞台、不可见的侃侃而谈的人之双手为主角,邀请观众参与到这场无言的对话中。费俊在自家客厅的天花板上秘密安装了摄像机,将来客侃大山时舞蹈着的双手记录成影像,屏蔽声音,来凸显这些充满表达激情的手势。现场观众的反馈出乎费俊的意料,多数人以为正是自己双手在台面上的动作触发了影像中的手势变化;这种对反馈的自我认同和对互动规则的模糊感启发了费俊之后的互动装置创作,如《倒带》(观众在蹦床上跳跃以够到悬挂在展厅高处的鸟笼,鸟笼内的摄像机把观众跃动的头像记录下来,经过放慢处理后投影在蹦床前方的墙面上,投影保留了鸟笼的栅栏),《叽叽喳喳》(同样使用了鸟笼,采访了一些上了年纪的养鸟人,将录音与鸟笼做成声音装置;观众被邀请坐到一条小凳子上,由此聆听放在凳子上的鸟笼里播放的录音。据称颇受年轻人喜爱,好像孙儿辈难得耐心聆听爷爷辈的唠叨。)

 

 

 

2005年,费俊的作品从对“影像雕塑”的探讨转移到“影像空间”,通过作品塑造幻想的空间、或称空间的重现。作品《三字经》利用一栋废弃别墅的客厅空间,在壁炉两旁的拱形装饰墙上投影人的全身肖像;墙体正前方设有三架话筒和根据三字经演绎的声乐谱,观众被邀请大声唱出这些乐谱,以观察墙上投影的变化。费俊玩笑说:“一般念经都为了净化心灵,而在我的三字经中,唱得越起劲,投影就越容易出现裸体。”无论是跳蹦床抑或歌唱,均需观者付出更大的物理投入,由此挑战观者得到互动反馈的努力。这从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作品的互动体验。

 

 

 

是年,费俊回归所学专业,制作了一系列数字版画,其内容也回归传统,关乎宣纸上水墨。费俊用显微镜观察墨迹,发现这方寸之间恰应了古话“尘中自有尘中城”,于是将一滴墨迹放大,利用数字技术呈现其阡陌交通。随后的2009年,费俊将社会化媒体、移动客户端带入其为NOTCH09创作的《屯里的那点事儿》,它在北京三里屯的广场屏幕亮相之前,所占据大量时间精力的、并非技术制作,而是建立一个全面完整、宁可错杀不可漏一的敏感词库。这可毕竟是一件公共言论作品。该系列延续到后来在伊比利亚空间参展的“798脱口秀”、国际设计师大会及诺基亚的VIP晚宴上。信息传播的平民化使个人媒体成为可能,给予更多人发言的机会,个体的声音也被更广泛的收听。

 

 

 

费俊如是评价其创作:“我一直关注和探索由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共同构成的混合空间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最近的系列作品主要探讨如何为特定的公共空间创建区域性的社群媒体?如何以艺术家的方式创建出具有‘价值转换功能’的交互系统,以介入不平衡的劳工价值、虚拟劳工价值等经济和社会学范畴的问题等。”

 

 

 

作为城市文化的观察者,费俊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手段与媒介方式,通过对信息的收集、转换和返回,创作了一些仍在进行中的新项目,如《姿态云》(采集工人工作时的姿态并在人民币城寨的虚拟自动售货机中出售,获得的收益将兑换成现金回到被采集的工人手中以购买其所在公司的股权;由此实现工人股东的乌托邦式转换。)而这一个人及其所在社会关系,被费俊称为“大我”,是他如今创作的对象,可能也是其投入制作苹果应用、数字杂志的原因。他无视所谓行业领域的条条框框,从一个圈子跳到另一个圈子,在每个圈子都是另一个圈子的行家里手。那且让我们撇开身份不谈,拿作品说话吧。

 

 

 

更多详情请访问费俊官网:www.feijun.net

 

About Amao

Open Smile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新媒体艺术 and tagged ,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