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Rotterdam

城市生活中的非典型自然风景

——荷兰文化馆“荷兰掠影”摄影展导览 /顾灵 由荷兰摄影美术馆主办、荷兰文化馆承办的“荷兰掠影”摄影展在上周六,7月17日开幕,高旷空间中间搭其一个放映棚,周边呈五角星交叉散开围绕的五堵墙上是分系列的摄影作品,他们分别从社交心理、自然距离、女性角色、人工自然与人生风景等不同角度,通过摄影、装置、数码处理等方法技术来理解、分析、表达,与观者讨论、交流画面里外的内涵与外延。然而其共享的主题,是对当今城市生活中,并非土生土长、不具典型代表的自然风景的重新塑造与审视,这些自然风景可以是人的生活,可以是绿色植被,也可以是人为景观,但他们的内核依然是对纯粹自然状态的渴求与向往,以及对上述非典型自然风景的自然化倾向与亲近。 Melanie Bonajo 2007年 “家具的俘虏”系列 初观让娜克的这一系列,可能会首先唤起人们对于画面中针对女性暴力施加的强烈反感;然而本人即为女性的艺术家所要传达的观念,其实是对女性在当今扮演之社会角色的深刻反省:所有金钱花费购得的物质资料都变成了女主人公的捆绑者,人从某种程度而言,被动或更恰当地说是主动地沦为物质的俘虏,甚至离开某些家具电器就不得成活,或说得好听一些,活得不舒服。 画面中的每一位女性都赤裸身体,被家什杂物五花大绑,呈现着蜷缩坠落的各种颓然之姿。相片经过后期加工处理,肌肤的肌理细节被弱化,晕成某种单一像素的片状组合,让人走近看时几乎可以感到艺术家通过画面主人公想要表达的内心变化:焦躁、无望、声嘶力竭地呐喊却被扼住喉咙而发不出丝毫声响。 相比彩色作品,该系列中的黑白相片可能是更好表达艺术家创作理念的形式载体,二号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状态好似悬浮,脚踩高跟鞋,鞋跟上各插一支香蕉,如此这般的细节在黑白画面中无疑是对两性关系的独到洞察与领悟。 Kim Boske 绘图8, 2008 – 2009年 c-print, 90%木白色铝制画框 edition of 7 从作品中我们猜,Boske对自然——尤其是对树——无限着迷,他运用摄影术达到某种经典印象派绘画大师的意象水准,他的镜头就好似画笔,而本色的主角树与周遭的自然胜似颜料。他将摄影架绕着树转360度,拍摄下各个角度对应的树的形貌,经过数码处理之后形成了观者眼前的效果。 这些画是那么地富有诗意,你可以隐约读出马奈的午后、莫奈的后花园、雷诺阿的芭蕾舞者,这些树在Boske眼中或玉树临风、或袅袅婷婷,有时甚至可以恍惚查询到郑板桥的松骨竹风。 在这些“绘图”前,你可以放松身心,慢慢忘却周遭的快速节拍,完全地静下心,待上好长时间来读这些朦胧重影中的鸟语花香,恬适悠然。 Kim Bouvy 《幻城》系列, 2007 – 2010年 郭敬明的同名小说中有些场景还是可以找到现实的参考,Bouvy的摄影系列用黑白与光线明暗企图撕裂所有人对城市的美好幻想,因为一切都仅仅是幻想而已。 他的画面中没有人,只有建筑——读出的角度都是冷冰冰、硬生生,水泥钢筋、玻璃塑料,全部都是直线条,从下往上或从上往下,视角切割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把一切人情味都过滤在画面之外了。 Anouk Kruithof 无题(#11), 2009年 《变蓝》系列 100 x80 cm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影像 | Tagged , , , , , , , | Leave a comment

Liam Gillick: 三个远景与一个短剧 2009年10月10日至2010年1月10日 Liam Gillick 成名于九十年代初,作为英国艺术家的新生代代表,他通过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雕塑平台展现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精致艺术——铝质建筑构架与彩色胶质玻璃表达了当代社交生活的简易与复杂——他的壁画,语境雕塑以及出版文章都反映了其乌托邦式的艺术理想与无奈现实世界之间与日俱增的鸿沟。 他常会联手同时代的艺术伙伴,如Rirkrit Tiravanija 以及 Philippe Parreno 共同创作,评论家Nicholas Bourriaud 曾称其为 “美学的联姻” 这是一种着重探索近千年来艺术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与功能的转换的努力。Gillick的艺术深刻冲击了当代社会对艺术及建筑与生活的相互影响、人际交流以及人与公共空间互动的理解。 此次展览由Witte de With in Rotterdam, Kunsthalle Zurich,以及 Kunstverein in Munich联合策展. 这是至今为止在美国举行的Gillick艺术展览中最具影响力与最重要的一次。芝加哥当代艺术馆MCA作为独家美国艺术馆,特别为其搭建了触及天顶的巨型舞台来展示其装置艺术,同期展示其亲笔签名的珍贵作品,以及一部反映其一生的传记影片。这次展览独一无二、原汁原味地展示了Gillick毕生的艺术作品,由芝加哥当代艺术馆Dominic Molon策展。   Liam Gillick: Three perspectives and a short scenario October 10,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on by Amao | 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