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Tactic Selected Podcasts: Kate Cary Evans and MEG MAGGIO

From Oct issue 2012 A New Story of Art 《新艺经》第五期

整理:顾灵

马芝安(MEG MAGGIO),北京艺门画廊(PEKIN FINE ARTS)

译/顾灵

日期:2012年7月17日

分类:中国市场

话题:市场评论

来源:ArtTactic广播

链接:http://www.arttactic.com/podcasts/latest-podcast/meg-maggio-pekin-fine-arts.html

本期访谈,ArtTactic有幸邀请到北京艺门画廊总监马芝安(Meg Maggio从中国新型艺术家市场、亚洲客户对欧美市场的兴趣、亚洲艺术博览会销售概况等角度评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问:欧美市场买家近来在购买时持谨慎态度,有限资本只选择高品质的作品;从而,先前市场火热时大钱买低价作品的情况很少见了。请问中国市场的买家是否也如此行事?

答:我们身处2012年7月的北京,这个月份通常对欧美而言恰是低谷,大家都想着度假避暑,然而在中国,情况很不一样。中国一年四季从头到尾都很忙碌,而7月恰是忙中之忙的时节。这段时间,参观者数量会创新高,许多机构都有新展开幕。所以就日程安排而言不同于西方。说到市场对高端作品的择选及青睐,这儿的情况也有所不同。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原来老一批的明星艺术家的一线作品并非关注的焦点,大家都更多将目光投向未来新一代明星艺术家,都希望能做伯乐,从如今大批新兴艺术家中发现明日之星。在全球市场依然炒得火热的第一代明星艺术家大多起于上世纪90年代,他们的创作多为政治波普或类似媒材,而如今新一代艺术家中不乏出类拔萃的多媒体艺术创作者。所以市场中很多买家都希望可以早他人一步发现一些潜力雄厚的新兴艺术家。

问:西方画廊系统通常是画廊全权代理艺术家的一切事务,尤其对新兴艺术家而言,画廊往往会一手包办所有推广巨细。请问中国是否也是如此?

答:其实很像。对不少外来藏家而言,最大的麻烦或者说障碍应该是语言问题。不讲中文的外来者就很难理解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究竟是如何被估价、呈现的。但目前国内令人激动人心的一点是,政府与私企都争相开办起新美术馆,不论是用于个人收藏的储藏展示、还是政府传统意义上的公办美术馆,大家都把策展、收藏、营运宗旨更当回事,整体上呈非常激烈的竞争局面。而这些国内美术馆之间的竞争,焦点即本土新兴艺术家的竞争。最近常看到青年艺术家的榜单排名,和上述现象也有关系。国内一二线城市纷纷拔地而起了不少新奇的美术馆建筑,但这股热潮的危机在于内容的空洞,而内容又该如何构建?不久前我去看了央美应届毕业生的群展,今年他们设立了比较专业的评委,作品经筛选后,只有少量的杰出艺术家和作品参加展览,这可以说是破了先例的创举。那回到语言问题上,像这类展览的宣传资料都只有中文。

问:国内藏家对欧美艺术家的兴趣呢?

答:不仅是国内藏家、及至整个亚洲的藏家都开始对收藏欧美艺术家的作品投诸更大的兴趣。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转变。目前而言,从中国放眼望向亚洲地区,巡展、信息沟通、收藏交流十分频繁,日、韩、中、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乃至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之间的交流活动非常热闹。这里面不仅有信息往来,更有展览和收藏的巡回与交易。

问:像香港艺博会这样的艺术展会,就有许多欧美画廊参加,想必每家都想尽量带来杰出艺术家。请问你对带哪些艺术家的作品来有什么建议?

答:首先必须得找一个中文流利且理解当地收藏现状的帮手。我在展会上发现,许多欧美画廊毫不考虑当地藏家的需求及喜好。他们纯粹把亚洲市场当做二手市场,把西方藏家手里的囤积搬到这儿一心想着转手。我相信真正对藏家具有吸引力的依然是原创作品,而且是由艺术家的代理画廊来呈现这些一手作品。把一堆安迪沃霍带来亚洲是不会有好销路的。所以,必须认清:亚洲市场并非二手倒卖市场。欧美画廊必须先做好功课,理解当地市场,了解什么才是目前亚洲藏家们想要的。

问:您早在1997年底就作为合伙人开了您在中国的第一家画廊,之后到2005年您又办了北京艺门画廊。请问在您眼中,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在过去20年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中国的经济发展是相当全球化的,但与此同时,你又能感受到很明显的本地市场影响。上世纪80年代的艺术市场,先不说中国和日本,就连全球艺术收藏界,也还都是单纯热爱艺术者的天下。当时没有商业或工业的考虑,全是懂艺术、爱艺术的人心慕手追,互相切磋。而现如今,艺术市场大量沦为交易化、工业化的俘虏,情势着实堪忧。但无论如何,艺术市场在中国也确实带来了不少正面的影响,包括信息的透明化、监管体制的建立等,实际情况往往远比初来乍到者的美好期待要复杂得多。举个例子,最近英国总领事馆驻北京文化教育处主办了Tony Cragg的大型个展,我就认识好几个藏家想买他的雕塑。那是因为这个展览是非常优质的美术馆级别的展览。总体而言,作为一名观察者,我认为国内的艺术市场成长得很快,但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北京艺门画廊的更多信息,可访问官方网站:http://www.pekinfinearts.com/

凯特 卡莉 伊万斯(Kate Cary Evans),亚洲艺术雷达(Art Radar Asia)

译/顾灵

日期:2012年10月11日

分类:中国市场

话题:拍卖分析,市场评论

来源:ArtTactic广播

链接:http://www.arttactic.com/item/514-kate-cary-evans-art-radar-asia.html?Itemid=373

本期访谈,ArtTactic有幸邀请到亚洲艺术雷达的创始人与执行总监凯特 卡莉 伊万斯(Kate Cary Evans分析了香港艺术拍卖市场近日中国当代部分表现疲软的原因,并为非亚洲画廊如何在香港取得成功提了不少良方妙议。最后,凯特与听众分享了香港艺术市场对中国嘉德及保利即将在香港开设分行的新闻作何反响。

问:上周末苏富比香港应该举行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专场拍卖,请问情况如何?

答:其实2007至2008年苏富比确实将中国当代艺术设为单独的专场拍卖,但自从市场走低至今,中国当代艺术早已归并入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所以中国当代艺术的具体成交究竟如何也很难说,总共有100件作品上拍,总体而言结果糟糕得让人吃惊。自2009年以来,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惨败的局面。

问:没错,让我们来看看数据吧:1.17亿港币的成交额低于1.3亿港币的预估,总计53件上拍品中多达42件流拍。请问其失败背后的原因为何?

答:这次上拍的作品来自不同艺术家,有些是合大家口味的,而有些则稍嫌敏感。整场拍卖前三分之二都是大牌的高价作品,比如杨少斌、张晓刚、岳敏君,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无论如何平时都能旱涝保收,但这次统统清一色流拍,现场连拍卖师都有些控制不住局面了。这些大牌作品走完之后,上了少量摄影和录像,但普遍都标价过高。

问:那上周香港拍卖的总体情况如何,是否都像中国当代艺术卖得这么糟糕?

答:并未如此,有些还都卖得不错,比如菲律宾的专场就卖得特别好,还有中国书画、20世纪中国艺术(即指中国现代艺术)也都表现不错,只有当代部分,真是一败涂地。当然还是有个别艺术家的作品仍能出彩,比如刘炜就卖得不错。

问:刚才提到的还都是大牌艺术家的名字,请问拍卖市场最近有否新兴艺术家的作品露面?

答:没有,大多都是拍卖市场耳熟能详、久经沙场的名字。这次苏富比出了一组中国抽象艺术作品,但其中也没有来自青年艺术家的。还有一个热点是香港本地的艺术家,年龄层不一,关注香港艺术家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大多都很便宜;二,乌利 希客(Ugli Sigg)把藏品都捐给M+之后,他现在开始收藏香港作品了;三,香港艺术目前而言还很少有人关注。

问:让我们换个话题聊聊香港的画廊界现状?

答:很有趣,香港如今成了国际大牌画廊扎堆的地方。来自伦敦的几家超一线画廊先后落户香港,对当地画廊界震动不小。其中大多以扩展中国大陆藏家为目标,但实现起来仍有不少困难。中国买家偏好从西方品牌画廊手里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这或将成为今后常见的模式或套路。因而也少有画廊试图向中国藏家推广西方艺术家。长期来说,仍无可避免全球化的大趋势,但目前还没到那个份上。就像时尚和奢侈品一样,如今全球性的超级大品牌先后蜂拥香港,西方的一线画廊品牌也紧随其上。正如许多人来香港买东西一样,一是因为免税便宜,二即是信赖大品牌。

问:最后我想问,中国嘉德拍卖香港分行上周举行了落户香港后的首场拍卖,中国保利也将于11月底开张新行。请问香港艺术界对此作何反响?

答:其实这些都是根本性的改变,包括苏富比与中国大陆拍卖行合资并获资格在中国大陆运营,中国市场正是全球所趋。苏富比、佳士德等大牌拍卖行都希望可以更多地同藏家建立私交,并不吝花费财力物力布置预展展厅,开设特别课程教育中国大陆藏家。这种做法作为新模式,显得更低调,并且得以让拍卖行的工作人员与藏家更容易建立起私密联系。有些事情发生时不以为然,但其实恰会因之形成改变。

关于亚洲艺术雷达的更多信息,可访问官方网站:http://artradarjournal.com/

About Amao

Open Smile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art tactic and tagged , , , ,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1 Response to Art Tactic Selected Podcasts: Kate Cary Evans and MEG MAGGIO

  1. 我是一个勤务员,刚才收拾领导办公室,他喝水的保温杯里有泡完的茶叶,我去厕所倒掉。 倒得时候忘了有里边有个隔茶的漏网,直接用力一甩都给甩在马桶里了! 哥只好默默的挽起袖子伸手从洞洞里掏出来又放回了杯子里!人走茶凉可不是这个意思 老公午睡前叫老婆给他泡一杯茶,老婆忘记了。等老公睡醒时,她才想起这事,连忙去泡茶。 老公起来后发现茶是刚泡的不能马上喝。因为口渴,他有点焦急,在家里走来走去。 老婆看见了微微一笑,拿起茶杯吹了吹说: 老公,坐一会儿吧,别走来走去了,人走茶凉可不是这个意思啊。 很老的茶被尊称为奶茶 顾客问茶叶店老板: 为什么茶有红茶、绿茶和黑茶? 老板说: 这茶和人一样,有白人、黑人、黄种人。 顾客晃然大悟地说: 怪不得很老的茶被尊称为奶茶。哥们,我错了……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