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百强榜The Art Review Power 100 汇集了当代艺术界最强有力的艺术家、藏家、策展人与评论家。
如今她已走到了第八个念头,并成功站上了过去一年金融危机压力的制胜点。2009年的艺术百强榜自然不乏受其影响而有些波动。上期排名前甲的几位艺术家和策展人都在今年直线下滑,只有几家一线的雄心勃勃的美术馆依然走势坚挺;同时,上期排名一般的几位新生代高度社交人物倒是扶摇直上,其中包括一些八面玲珑的策展人。
艺术评论百强榜The Art Review Power 100 并不只是一本当代艺术的花名录,更是艺术世界的塑形力与发展趋势的向导,并在对艺术事实的揭露与透明性上不断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鉴于今年的入榜新人颇多,评委会又是国际艺术领域锋芒毕露的各路高人,这期榜单无疑是今年最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榜单之一。
艺术百强榜特别项目参与艺术家:Nigel Cooke, Martin Creed, Assume Vivid Astro Focus 以及Wilfredo Prieto。
通常来说,类似于这样的榜单总会在公布时提供一篇说明来作为某种程度上的借口,比如评选过程中难免的疏忽、纰漏、偏见及过于主观等。但对于艺术百强榜而言,我们在此特地要来强调我们的“主观性”。不同于其他榜单,我们并不通过市场价格来评断艺术家,也不通过总成交额来评断艺术交易商或策展人,或通过相关评论文章的数量与质量、前去参与其艺术活动的人数与身份地位来评断。恰恰相反,在过去的四年间,艺术百强榜的评选一直严格地遵守其评选根据的四个基本维度:对一种当今(依然)走俏的艺术有着一定的影响,不仅在当地且在全球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过去的一年中有所成,对艺术市场有着一定的影响。今年,即艺术市场从去年的经济阴霾中恢复过来,并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如此依赖现金推手的今天,实际的趋势让我们加重了前三项维度的比重。
艺术百强榜的评委会组成都是国际领域的艺术专家,包括《艺术评论ArtReview》杂志的高级编辑、赞助人、艺术界的内行里手、教授、社会活动家等,不一而足。无疑,对于前十的排名争论总是最为激烈而难于妥协的,其中榜首的角逐甚为激烈。最终达成的共识是,尽管美术馆与艺术博物馆相较于商业画廊无疑在展示当今新锐艺术作品中表现得更为刚正出色,但依然没有哪一家足以让所有人信服为当今艺术世界的关键造就者。经过了数论讨论,终于决定评选出一位塑造金融危机后艺术世界的人物。总体而言,本期榜单的主要上榜人物大多为善于公关交易、随心所欲、日程满满的来自独立或大型艺术机构的策展人。
一如前几期的榜单,有两个重要的艺术群并没有参与评选:艺术顾问与艺术杂志。对于前者而言,很难区分权力的关键究竟是基于藏家本人还是藏家的人际关系网;而对于后者,对于我们自己的杂志《艺术评论ArtReview》的名列几何比较为难。此外,今年的榜单还有一些结构变化,比如美术馆及相关规模艺术机构将以其馆长及协助馆长的形式在页边呈现。
《艺术评论》2009艺术百强榜(ArtReview 2009 The Power 100)的合作伙伴依然是当代艺术世界主要赞助商之一的汝纳特香槟Ruinart。
美术馆权力榜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凯西 哈尔布莱西Kathy Halbreich (馆长)
去年哈尔布莱西从助步车艺术中心Walker Art Center调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担任馆长,显然格兰 D.拉里Glenn D.Lowry想把钱更集中地用在艺术刀刃上,那想必我们应该对她成功接手有充足的信心。
安妮 泰姆金Ann Temkin
于2003年加入MoMA成为油画雕塑部的总策展人,并于去年9月成功跻身于当代艺术界一线策展人的行列,其代表项目包括广受敬佩的John Elderfield个展。她在当时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打破局限于边界,用比以往更国际化的眼光来展开工作。”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康妮 巴特勒Connie Butler
于2006年开始担任洛杉矶当代艺术馆MOCA 绘画部策展人,因在洛杉矶策划了杰出、重要且视觉冲击强烈的展览而广受称誉。其中代表性的包括“怪人!艺术与女性主义革命”(WACK !Art and the Feminist Revolution),并由此进行了一系列巡展。今年,她在MoMA策划了Paul Sietsema个展。
克劳斯 比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
今年正式升职为MoMA新媒体及表演艺术部策展总监,由此奠定了其在国际新媒体艺术界的地位。同时,他也是一位学者,国际策展人以及法兰克福艺术学院Städelschule院长, 在此次为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 策展时收获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一筐。
泰特美术馆 Tate Modern
诗娜 瓦戈斯塔夫Sheena Wagstaff (策展总监)
八年以来,作为策展总监的瓦格斯塔夫所策化项目一直平稳发展,其中包括路易斯 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 胡安 穆尼奥斯Juan Muñoz 和 爱德华 霍珀Edward Hopper等艺术名家的个展,对20世纪超现实的黑暗暗流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明年她将带来弗朗西斯 阿雷斯Francis Alÿs 的回顾展以及保罗 高更Paul Gauguin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展览。
弗朗西丝 莫里斯 Frances Morris
作为泰特国际艺术收藏协会的会长Head of Collections (International Art) ,莫里斯已成功地将泰特摩登Tate Modern 方法系统化地进行了悄声无息的改革。她戏剧性地在近期将收藏重点转向了“贫穷艺术”(Arte Povera)。而在当代艺术的领域中,泰特的大笔购入也有些年头了,有其是在“奥菲艺术家之屋”d’Offay Artists Rooms donation的捐赠后后劲明显足了不少,也为泰特收藏对当代艺术的权利影像注入了不小的力量。
杰西卡 摩根Jessica Morgan
当代艺术策展人,代表性策划展览包括群展“共同财产Common Wealth (2003)”以及“世界是个舞台The World as a Stage (2007)”。而其最成功的策展项目莫过于多米尼克 冈萨雷斯-福斯特 Dominique Gonzalez- Foerster在特比纳展馆Turbine Hall 的巨型装置个展。目前正在洛杉矶现当代艺术馆LACMA 与Leslie Jones联合策展的“约翰 巴德萨里:纯粹的美John Baldessari: Pure Beauty”也将进行联展。
蓬皮杜艺术中心 Pompidou Centre
克里斯蒂娜 马塞尔Christine Macel (策展总监)
今年,马塞尔策划了墨西哥著名艺术家达米安·奥尔特加Damián Ortega个展,以及菲利普 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超大型巡回回顾展。其策展理念影响了大批商业画廊,她也同时担任巴黎国际当代艺博会FIAC的主席团成员。
卡米耶·莫里诺 Camille Morineau (策展人)
今年的策展项目“elles@centrepompidou”无疑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杰出艺术项目,该展览展出的全部是蓬皮杜馆藏的女性艺术家作品,与其他美术馆不同,举办这个展览不仅是因为其馆藏的女性艺术家作品够数了,更是因为该展览的作品质量足以戏剧性摇撼当代艺术。
罗朗 乐 博Laurent Le Bon (策展人)
《空洞》(Voids)杂志的专栏评论撰稿人,今年最大的挑战是以“空洞艺术”为主题的调研。他还担任今年年初开幕的蓬皮杜首家区域分馆蓬皮杜-梅兹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Metz的馆长。
贝纳德 碧利斯特内 Bernard Blistène
蓬皮杜文化部主任,为期五周的蓬皮杜首届艺术节总监,负责将美术馆的涉及范围更多地拓展至行为、戏剧、互动、音乐等艺术范畴,并拉拢了Carsten Höler, Jorge Pardo, Elmgreen & Dragset, Tobias Rehberger 以及 Ulla von Brandenburg。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唐娜 德 萨尔沃Donna De Salvo
艺术项目总监与策展总监。惠特尼的几乎所有所见所闻(有时甚至还有所嗅、所触、所尝)都离不开她的指引。本月她与Carter Foster在惠特尼共同带来的一场艺术调研展:Roni Horn aka Roni Horn,以及在泰特摩登Tate Modern 举办的Mark Godfrey个展,展览将从2010年2月份持续至5月份。像这样的展览对于唐娜来说永远是最青睐的主菜:重要艺术家做的关于重要主题的重要作品。
夏敏 M.莫敏 Shamim M. Momin (副策展人)
2004及2008年惠特尼双年展Whitney biennials的策展人,2000年至2008年惠特尼奥特利安Altria分馆总监及策展人,今年洛杉矶游牧维度艺博会Los Angeles Nomadic Division (LAND) 总监,鉴于LAND的非盈利性质,她的策划重心将放在满足城市公共艺术组织的需求上。
克里斯 伊蕾 Chrissie Iles (策展人)
牛津现代艺术馆Oxford MoMA前任总监,2004及2006年惠特尼双年展Whitney biennials的策展人,Dan Graham在洛杉矶现代艺术馆MOCA, LA的回顾个展也在其策划下于惠特尼进行联展。伊蕾对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电影、影像与经过细致加工或微型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在惠特尼的艺术策略中显现无遗。
汉斯 乌尔里克 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
业:策展人
家:瑞士
上期排名:35
所有人都可以埋头苦干;但绝不是每个人都能持续埋头苦干很多年;而能持续干得好的则更少,年复一年越干越好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在这少之又少的人中,相信没有人可以比汉斯 乌尔里克 奥布里斯特干得更多、更好。
当这位精力无比充沛的瑞士人日前发表了一篇关于其在2008年12月进行北京迷你马拉松的六要点评论文章时,在第一点就强调:“不要停。我们永远也不会停。”这当然是这位无处不在的策展人的至理名言:这已经是他在蛇形画廊担任全职总监之外兼任众多欢迎自由策展人的艺术展会联合策展的第三个年头了,而他的工作势头从未减弱,相反,其高性能运转引擎一直调在高档、更高档。
在伦敦的工作室里,他和Julia Peyton-Jones携手作战,同时策划一系列截然不同的个展,从闪耀浅显的(如杰夫 昆斯Jeff Koons)到晦涩难懂的(如Rebecca Warren),从长辈 (如Gustav Metzger, b. 1926) 到新锐 (如Luke Fowler, b. 1978),并继续行使着他向东方介绍西方艺术的使命:12月在印度的现场群展——“印度公路”(Indian Highway),并在展览结束后马不停蹄地开着他的私人飞机赶到依然由他策展的第三届横滨三年展3rd Yokohama Triennial(还是在东方世界转悠)。接着,从公路到土路,他在纽约的电子通量艺术项目空间e-flux’s project space 进行了涵盖107位艺术家未完成作品的超大型联展(他总是对“未完成作品”情有独钟),而也是在此期间,他迎来了又一个同样繁忙的春天。眼花缭乱?不,不,对他而言还远远不够。如果你看到成堆的奥布里斯特采访录,其中甚至包括个人策展简史与正在进行的策展项目两本厚厚的“书”,可能你得托着下巴把嘴合上了。其中具有其个人策展生涯分水岭意义的展览,堪数他与菲利普 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的合作影像项目(所谓‘时间基础上的展览’):时间的邮差Il Tempo del Postino (2007),参与了巴塞尔艺博会。此外,他还在丹尼尔 伯恩鲍姆 策展人权力榜Power Curators的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中与对方就社交手段与全球化的主题进行了激烈而深刻的对话。之后,他又在黎明前现身在星巴克峰会(又称“布鲁塔利早期俱乐部Brutally Early Club”)参与讨论,—— 等等,可以再给我250字的版幅吗?
格兰 D.拉里 Glenn D. Lowry
业:美术馆总监
家:美国
上期排名:3(与副总监Kathy Halbreich已在开篇的美术馆权力榜中携手出线)
正如纽约时报特约评论员Holland Cotter 指出的那样,目前阶段就市场情形来看,所有美术馆与博物馆都面临着一种极为迟缓的时间滞后。而与此同时,这也是艺术开始把重心从销售即一切的商业画廊转向美术馆院的机会,并且已在全球范围得到了验证。MoMA的当代艺术展览在这样的时期就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这也是我们对其在2010纽约强手榜Greater New York 2010中独占鳌头抱有很大期望的原因了。
5. Larry Gagosian
6. François Pinault
7. Eli Broad
8. Anton Vidokle, Julieta Aranda
& Brian Kuan Wood
9. Iwona Blazwick
10. Bruce Nauman
11. Iwan Wirth
12. David Zwirner
13. Jeff Koons
14. Jay Jopling
15. Marian Goodman
16. Agnes Gund
17. Takashi Murakami
18. Alfred Pacquement
19. Peter Fischli & David Weiss
20. Mike Kelley
21. Barbara Gladstone
22. Steven A. Cohen
23. Dominique Lévy
& Robert Mnuchin
24. Adam D. Weinberg
25. Marc Glimcher
26. Amy Cappellazzo & Brett Gorvy
27.CheyenneWestphal
& Tobias Meyer
28. Ann Philbin
29. Matthew Higgs
30. Matthew Marks
31. Tim Blum & Jeff Poe
32. Gavin Brown
33. Ralph Rugoff
34. Liam Gillick
35. Anne Pasternak
36. Dakis Joannou
37. John Baldessari
38. Isa Genzken
39. Paul McCarthy
40. Michael Govan
41. Eugenio López
42. Cindy Sherman
43. Ai Weiwei
44. Patricia Phelps de Cisneros
45. Annette Schöholzer
& Marc Spiegler
46. Diedrich Diederichsen
47. Richard Prince
48. Damien Hirst
49. Bernard Arnault
50. Massimiliano Gioni
51. Amanda Sharp
& Matthew Slotover
52. Joel Wachs
53. Victor Pinchuk
54. Udo Kittelmann
55. Marina Abramović
56. Michael Ringier
57. Gerhard Richter
58. Richard Serra
59. RoseLee Goldberg
60. Kasper KÖig
61. Roberta Smith
62. Monika Sprüth
& Philomene Magers
63. Germano Celant
64. Emmanuel Perrotin
65. Peter Schjeldahl
66. Beatrix Ruf
67. Okwui Enwezor
68. Nicolas Bourriaud
69. Karen & Christian Boros
70. Isabelle Graw
71. Maurizio Cattelan
72. Charles Saatchi
73. Jerry Saltz
74. Jasper Johns
75. Louise Bourgeois
76. Thaddaeus Ropac
77. Mera & Don Rubell
78. Thelma Golden
79. Sarah Morris
80. 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
81. Anita & Poju Zabludowicz
82. Paul Schimmel
83. Jose, Alberto & David Mugrabi
84. Sadie Coles
85. Daniel Buchholz
86. Victoria Miro
87. Maureen Paley
88. Johann Köig
89. Nicolai Wallner
90. Maria Lind
91. Massimo De Carlo
92. Mario Cristiani, Lorenzo
Fiaschi & Maurizio Rigillo
93. Rirkrit Tiravanija
94. Toby Webster
95. Long March Space
96. Nicholas Logsdail
97. Harry Blain
& Graham Southern
98. Claire Hsu
99. Peter Nagy
100. Glenn Beck